电镀设备停机过程涉及电气、化学、机械等多方面风险,若操作不当可能引发触电、化学品泄漏、设备损坏等安全事故。以下是停机过程中需重点注意的安全事项:

一、电气系统安全操作
电镀设备依赖高压直流电源、行车电机、加热管等电气部件,停机时需优先切断能源,防止触电或电路故障:
逐步断电,避免电弧
先关闭电镀电源的输出开关(降低电流至 0),再断开主电源开关(顺序不可颠倒),防止突然断电产生电弧灼伤或损坏电源模块。
对于自动化生产线,需先停止行车、搅拌等辅助设备,再切断总电源,避免机械部件惯性导致的误动作。
确认断电状态
断电后,用验电器检查电源接线柱、阴极杆等导电部位,确认无残留电压(尤其潮湿环境下,电容可能储存电荷)。
在电源开关处悬挂 “禁止合闸” 警示牌,防止他人误操作。
电气部件防护
若停机时间超过 24 小时,需断开加热管、搅拌电机等设备的分路开关,避免长期待机导致线路老化或短路。
检查电气箱、接线端子是否受潮(尤其酸洗、电镀槽附近),必要时用干燥布擦拭并通风,防止受潮漏电。
二、化学品安全处理
电镀过程使用酸、碱、重金属盐(如镀铬液、氰化物镀液)等危险化学品,停机时需防止泄漏、腐蚀或人员接触:
镀液与药剂的储存
将阳极(如锌板、铜板)从镀槽中取出,避免长时间浸泡导致过量溶解污染镀液(尤其可溶性阳极)。
若停机超过 8 小时,需关闭镀槽搅拌装置,覆盖槽体(如 PP 盖板),防止灰尘落入或镀液挥发(如镀铬液的铬雾、酸槽的酸雾)。
未使用完的化学品(如钝化剂、除油剂)需密封存放于专用试剂柜,标注名称和危险性(如 “腐蚀性”“有毒”),远离火源和热源。
防止化学品泄漏
检查镀槽、管道接口、阀门是否有滴漏(尤其 PVC 管道接头),若发现泄漏,需先用中和剂(如酸漏用纯碱,碱漏用稀醋酸)处理残液,再维修密封。
清洗槽、废水收集池需排空或保持低液位,避免溢出(尤其雨季,防止雨水倒灌导致废水外溢)。
个人防护到位
接触镀液、药剂时,必须佩戴耐酸碱手套(如丁腈手套)、护目镜、防化服,避免直接接触皮肤(如镀铬液中的六价铬有强毒性,酸液会灼伤皮肤)。
若不慎接触化学品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(至少 15 分钟),酸灼伤可涂抹弱碱软膏,碱灼伤用稀硼酸溶液中和,并及时就医。
三、机械与传动系统安全
行车、滚筒、搅拌桨等机械部件存在挤压、缠绕风险,停机时需固定到位并做好防护:
机械部件复位与锁定
行车需停靠在指定位置,吊钩或挂具降至最低点并锁定,防止意外滑动(尤其龙门式行车,需确认制动装置生效)。
滚镀设备的滚筒需停止旋转并断电,打开滚筒盖时确保内部工件已平稳放置,避免倾倒砸伤。
搅拌桨、阴极移动装置等活动部件需停在安全位置,必要时加装防护栏或挡板,防止人员误触。
设备状态检查
检查传动皮带、链条的松紧度,若停机时间长,需涂抹防锈油(金属部件)或润滑剂(轴承、齿轮),防止生锈卡滞。
清理设备表面的镀渣、结晶(如镀镍槽壁的镍渣),避免堆积过多导致机械卡阻(如行车轨道上的结晶可能造成卡顿)。
四、环保与应急准备
电镀废水、废气若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,停机期间需确保环保设施正常,同时做好应急准备:
环保设施运行
即使主设备停机,废气处理系统(如酸雾吸收塔、活性炭吸附装置)需继续运行 1-2 小时,确保残留废气被完全处理。
废水处理池(如调节池、沉淀池)需保持正常搅拌或曝气,避免重金属离子沉淀结块,影响后续处理效果。
禁止将清洗废水、废镀液直接排放,需统一收集至危废储存罐,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。
应急物资准备
停机前检查应急药品(如烧伤膏、中和剂)、消防器材(灭火器、消防沙)是否齐全有效,放置在易取用的位置。
若使用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品,需确保应急解毒剂(如亚硝酸异戊酯)在有效期内,并确保操作人员掌握急救流程。
五、长期停机的特殊注意事项
若停机超过一周,需额外采取以下措施:
镀液保护:镀液需检测 pH 值、浓度,调整至标准范围后添加稳定剂(如镀镍液加光亮剂稳定剂),必要时通入氮气保护(防止氧化)。
设备保养:排空清洗槽、管道内的积水(防止冬季结冰冻裂),金属部件(如阳极杆、挂具)浸泡在防锈液中或涂抹凡士林。
环境监控:关闭车间门窗前,检查通风系统是否关闭,防止夜间降雨或潮湿空气进入导致设备锈蚀。